【整理新生活運動 】整理自己的社交網絡 S1(1/4)

人類的社交行為,如同蜘蛛網般的擴散,那麼我們自己的社交網絡有多久沒有清理了呢?
Simplify your life.
Simplify your life.
人類的社交行為,如同蜘蛛網般的擴散,那麼我們自己的社交網絡有多久沒有清理了呢?
今天我想要從室內設計的角度,來跟你分享居住空間和生活動線的話題。
今天這篇文章,其實是有感而發,剛好最近社區的住戶間發生了一個糾紛…
電影是一種娛樂產業,但也是一門藝術作品,我自己也是很喜歡透過「觀影」來評論一部電影,電影觀後感其實是很主觀的東西,而我自己覺得一部電影的成敗,是我在看完這部電影後,能帶給我多少的省思,如果一部電影能夠反覆咀嚼,而且從中獲得許多不同於感官體驗的回饋,是我認為觀影的最大目的。
前幾集用了幾種實際的概念來舉例,希望可以讓大家一開始接觸 Heptabase 可以比較好上手,也可以減少大家摸索的時間,今天我要以別的例子來說明 Heptabase 的工具架構,如果錯過前幾次的分享,不妨聽聽這次的案例吧!
我之前寫過的一篇文章做好工具整理,建立個人工作流#數位收納,建立個人工作流,裡面用了工具羅盤的概念將生產力工具區分為四大象限,所以卡片盒歸卡片盒,白板是另外一回事(兩者實際上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應用層面),傳統的卡片盒是實體卡片的盒子,而 Heptabase 的創舉就是在卡片盒筆記的架構上,多了白板的可視化功能,如此一來也更能刺激我們大腦間對於資訊的傳遞和連結,讓我們的思考模式更全面,從發散到收斂一氣呵成。
這集開始我們正式從 Hepta 進化到 Heptabase ,之前跟朋友 H 聊天,他說最近開始接觸 Heptabase ,想要把其他地方的筆記全部匯入裡面當成卡片,再來玩玩看如何拼湊他們。但我馬上跟他分析,其實不建議一開始還沒摸清楚 Heptabase 的操作思維,就馬上把內容放進來,這樣很可能東西一丟進池塘中,馬上就會消失在眼前無法找回利用。
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認真地去計算過自己每天的工時及時效,是否容易經常性加班,還是工作接踵而至,感覺「壓力山大」,缺乏掌握度,事實上,我們大腦對於沒有做完的事情會產生一種稱為柴嘉尼效應的現象,這種未完成的事情會持續佔據我們的大腦,讓我們時時刻刻惦記著。
今天想跟大家聊聊一個我去年開始使用的工具軟體 Heptabase,順便帶大家初步認識一下這套工具,也降低大家對這套工具的陌生感,因為近幾年「卡片盒筆記法」的概念廣為流傳,也打破我們舊有的筆記觀念和習慣。
上次的我的信箱爆炸了怎麼辦!如何有效做好信箱整理,對炸裂的信件不再焦慮,大家執行信箱斷捨離結束後,有沒有一種煥然一新的感受呢?既然我們現在對於第一手資訊的處理,已經可以上手的話,可以掌握來接收我們「需要」的資訊後,接下來,要來到第二個步驟,選擇適合你的武器(數位工具),來面對眼前的任務,跟解決眼前的問題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