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 年第一次使用 Skiff 的時候,當時就覺得這個工具蠻好用的,會用的起因是我有購買網域,想找一個可以順便設定信箱的工具,才開始我跟 Skiff 之間的緣分。
今天要來運用Heptabase,搭配實際的操作步驟來示範,希望可以讓大家更好了解我的原子筆記作法。從原子筆記的四個階段,練就收發自如。
之前我在 Notion vs Heptabase 這篇文章中曾經提到,我用 Notion 打造人生系統,用 Heptabase 做好個人知識管理,其實嚴格來說,PKM(個人知識管理)是我人生系統中的一小部分,接下來我想分段介紹其中的概念,這個系統結合了很多理論和技巧,也融合了數位收納的概念。
最近這一兩年,市面上突然多出很多行事曆工具可以選擇,不管是 Google calendar 的更新、Cron、Morgan、Rise、一直到最近出現的 HEY 跟 amie,在這麼多的行事曆中,其實只要掌握好核心概念,就可以掌握主動權,來提升生產力。
這一集我將說明,利用「工具羅盤」的概念,搭配先前提過的「原子筆記法」,而衍生的「白板筆記法」。
這一集我們深入探討標籤的用法,在整理收納的概念中,有時候我們會強調「標籤」的作法和重要性,一部份的人特別適合使用標籤這種卡片盒架構,來收納跟整理自己的知識內容。
我平常喜歡研究生產力工具,但我個人不太喜歡把 LINE 當成生產力工具來看待,我覺得 LINE 的軟體特性就是「方便、快速」,要把它當成「即時通訊」的工具來用,頂多可以把現場狀況拍照或是視訊的方式回報,至於要拿它來辦正事或是當成筆記工具,我覺得沒有那麼適合。如果真的硬要拿它來辦點正事,倒也不是不行,今天就來分享一些我個人在 LINE 上面會用到的小技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