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eptabase 一點通|搭配 PARA 做好個人知識管理 #6

這一篇我想要來分享,Heptabase 作為知識管理工具,其中所運作的邏輯中,是否可以用 PARA 的架構來執行知識的收納呢?也許,我們都誤解了 PARA 的真正精神!
Simplify your life.
Simplify your life.
這一篇我想要來分享,Heptabase 作為知識管理工具,其中所運作的邏輯中,是否可以用 PARA 的架構來執行知識的收納呢?也許,我們都誤解了 PARA 的真正精神!
人類的社交行為,如同蜘蛛網般的擴散,那麼我們自己的社交網絡有多久沒有清理了呢?
今天這篇文章,其實是有感而發,剛好最近社區的住戶間發生了一個糾紛…
上次的我的信箱爆炸了怎麼辦!如何有效做好信箱整理,對炸裂的信件不再焦慮,大家執行信箱斷捨離結束後,有沒有一種煥然一新的感受呢?既然我們現在對於第一手資訊的處理,已經可以上手的話,可以掌握來接收我們「需要」的資訊後,接下來,要來到第二個步驟,選擇適合你的武器(數位工具),來面對眼前的任務,跟解決眼前的問題吧!
我平常喜歡研究生產力工具,但我個人不太喜歡把 LINE 當成生產力工具來看待,我覺得 LINE 的軟體特性就是「方便、快速」,要把它當成「即時通訊」的工具來用,頂多可以把現場狀況拍照或是視訊的方式回報,至於要拿它來辦正事或是當成筆記工具,我覺得沒有那麼適合。如果真的硬要拿它來辦點正事,倒也不是不行,今天就來分享一些我個人在 LINE 上面會用到的小技巧。
我是一個喜歡閱讀的人,從小就把家中的兒童百科全書看過好幾輪,國小學鋼琴,有時候家長會提早送我去教室,有時候課後也會晚點來接我,而我也經常運用空檔,去閱讀教室書架上的偉人傳記和課外讀物。都說學琴的孩子不會變壞,我個人認為愛讀書的孩子也不會變壞,而我剛好兩者兼具。
我在從事到府整理服務的過程中,經常看到個案家中的「慘況」,無論是雜物堆積、原先的容器已經看不出該有的功能、甚至積了厚厚的灰塵,雖說會有這樣的結果,會有很多面向的原因,但從這些雜物的種類看來,我猜很多都是贈品或是「買了但後悔又沒繼續用」的物品。如果你問委託人或是對方的家人,蠻常會聽到到一個答案:
要做好資訊整理,要從我們接受資訊的第一個地方—電子郵件開始處理。先篩選好進來的資訊,比接受資訊以後再來整理會更有效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