經營自媒體就像是開店,想成為網紅店還是巷口米其林…

自媒體的管道越來越多元,門檻也很低,更讓我們市井小民(Nobody)可以有更多創作內容可以傳遞給其他人,之前上了一些課,也一直在思考自己該如何在眾多自媒體的管道中找到自己的道路,我自己有一些體悟,覺得經營自媒體就像是開一家店一樣,可以用 WordPress 架設自己的網站,相當於找個地點付上租金(租網域和主機位置),就可以開始設計自己的店面,又或者可以利用 YouTube / Facebook 這類的平台來創作,相當於在百貨公司設櫃或是市集中擺攤,但是想要脫穎而出就必須下點功夫,否則就會被演算法淹沒。

如果我們今天選擇開一間店,不管是自架站或是社群平台,一開始擺攤時,會冷冷清清沒有生意,當生意不振,路人匆匆走過,沒人駐足停留,大家也無法得知商品的品質與口感。然而,若能堅持挺過這段艱難時期,後續的策略和技巧將會推動自媒體事業蓬勃發展;反之,可能將面臨停更的結果。

經營自媒體或是個人 IP,跟開店很像

以下只是舉例,並不一定是真實情況,前期策略:

  1. 社群下廣告昭告天下:類似街口發傳單,主動將資訊釋出給陌生族群。
  2. 花錢買粉絲數:製造排隊假象,普通人觀察後,就算對你很陌生,看到排隊現象後也會忍不住想要瞭解產品內容。

等店的生意開始有起色,也有一些流量後,中期策略:

  1. 包裝行銷:把店內重新裝修,塑造正面形象。
  2. 強化內容品質:對於食品的流程、衛生、甚至是食材的管理,都開始進一步要求。

生意穩定,有固定客源,後期策略:

  1. 聯盟行銷:找 KOL 站台,因為已經有知名度,這時候找其他知名網紅站台,有助於提升雙方效益。
  2. 異業結盟:推出聯名商品,上通告宣傳,擴大影響力和知名度。

當然有些網紅或是 KOL ,可能要推一項個人 IP 產品,會直接從中期策略出發,找了專業團隊(開張前就大張旗鼓的宣傳,甚至放上人型立牌),那是因為他們本來就會自帶流量,或是有基本的粉絲群在支撐,所以可以這麼操作。

但一般的 Nobody 可不能這麼搞,畢竟知名度還不夠,如果一下子砸大錢,如果沒有帶來相對應的消費轉換力道,這些花出去的投資很可能就打水漂去了,所以不能好高騖遠要穩紮穩打開始做起,透過不斷地分享,累積長遠的價值存量,也許哪一天被人發現:「哇!原來有這麼一家隱藏版美食」那也不錯,總之我認為成功是持續累積來的,把品質顧好才能細水長流。

你去網紅名店,其實不太會 Care 東西好不好吃…

有人說一些 KOL 或是明星推出線上課程是在割粉絲的韭菜,但我個人覺得不至於,原因很簡單,「你去網紅名店,目的絕對不是食物內容本質」,你會去捧場的理由,除了你自己對經營者的信仰外,亦或是本來就打著美美的裝潢和擺盤,為了拍照打卡罷了,所以我認為要說割韭菜是有點言重了,除非你是被「騙過去消費」的情況,那我想,你消費一次應該也很難再消費第二次,在消費後萌生「我下次不會再來光顧」的反應,這才是名符其實的割韭菜,但如果未來你經過這裡依然會消費,甚至關心店家有沒有新商品,那麼就是純粹個人信仰,無關韭菜不韭菜。

每個人心中,都會有屬於自己的巷口米其林

還有另外一種老闆,明明用料實在,但就是沒什麼名氣也賺不了什麼大錢:「啊!你應該要去找行銷團隊操刀吧!」會有這種聲音想要建議,也許是這名講師不善於行銷,也許是本人根本不在意賺錢,但其實回歸到捫心自問,每個人心目中都一定會有排名第一名的「巷仔內」的店家,我想也無須去盲目追逐米其林指南,只要你認同對方,也覺得對方的內容可以幫助到你,那他就可以被列為你自己的米其林口袋名單。

回到我的個人理念,既不想賺大錢也不想變有名,我只想把自己的食物和製作過程分享給大家,這是我身為創作者的初衷,是因為本身就喜歡創作,嘗試新菜色且樂於分享給身邊的人,也稱得上是「佛系經營」吧!(笑

  • 營養程度:還行!至少不是垃圾食物!
  • 美味程度:口味清淡,有時候需要細嚼慢嚥才會感受到美味!
  • 用料都是精心挑選、也沒有過多的包裝,我想這是最符合自己現況的形容詞…

阿哲|大腦整理師
阿哲|大腦整理師

我是阿哲,我是一名兼職的整理師,喜歡研究各種提升生產力的方法和工具,目前正在推廣#數位收納的路上…

文章: 45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